
掃碼建祠堂 祭奠緬懷先人 添加微信公眾號:jisijidian
網上祭奠平臺祭祀網祭英烈網上祈福祭掃公眾號app平臺推薦
一、關注公眾號 :?jisijidian
二、點擊公眾號下方鏈接,進入頁面——點擊 “建館”;
三、上傳對應照片與簡介:
四、點擊祈福,選擇祭品
五、邀請親友共同追思,點擊“祭拜著”,點擊“+”,分享鏈接給自己的親友。
第一支源出子姓。商朝末年,紂王的叔父比干與箕子、微子一起被稱為商末“三仁”。紂王荒淫無道,比干多次犯顏強諫,反遭殺害。其子孫因為是王子的后裔遂以王為氏,子姓王氏的歷史有3100年。歷先秦、至漢唐,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區,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,后來散播到甘肅、山東、河北和山西等地。
第二支系自姬姓。周武王滅商,定都鎬,史稱西周。傳21世至周靈王(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),國都成周,即今河南洛陽,已是東周時代。周靈王之子太子晉,也稱王子晉或王子僑,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。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,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稱其為"王家",從此,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。至第八代孫王錯拜魏國將軍,這支王姓重新貴顯。先秦時期,這支王姓一直活躍于河南洛陽一帶。更多關于王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王氏立天下。秦末漢初,秦朝武城侯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,為避戰亂分別涉遷到山東瑯琊和山西太原,最終發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瑯琊和太原兩大王姓望族,是王姓中最大群體。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歷史。
姬姓王還有三個分支。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于畢國,春秋時其裔孫畢萬為晉國司徒,功高位重而封于魏,戰國時魏、韓、趙三家瓜分晉國。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戰國時代“四君子”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。秦滅魏后,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,漢初,魏卑子奉詔進京做官,封為蘭陵君。當時因其是王家之后,稱其族為“王家”,從此以王為姓。這支姬姓王氏大約有2200年的歷史。
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。周平王在位51年(公元前770一前720年),太子早夭,周平王死后,由其孫姬赤繼位,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,史稱周桓王。姬赤出奔晉國,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。更多關于王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王氏立天下。一直到唐朝,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。史稱河東猗氏王姓,也有2700年的歷史了。
再一分支為東周考王(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)的胞弟桓公揭之后,桓公揭封于王城,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。其封地雖小但處于東周王城的西部,史稱其為西周桓公。國亡之后,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臨汝,以居王城改姓王,后來稱為王城王氏。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歷史了。
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組成,據估計全國有家譜的王姓90%出自姬姓王。
第三支源自媯姓。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。戰國七雄之一齊國為秦所滅,秦末項羽封齊王田建的長孫田安為濟北王,隨后項羽為劉邦所滅,田安也隨之失去了王位,子孫遂改田姓為王姓。更多關于王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王氏立天下。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,一直以山東原齊國的土地為活動領地,也有2300年的歷史。
第四支源自外族。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,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:漢時匈奴人,西羌鉗耳氏族,南北朝高麗拓王氏族,鮮卑族烏九人,隋唐時西域月支國胡人,唐朝回紇族阿布思氏族,契丹人,金時女真人完顏氏、耶律氏、夾谷氏,北宋西夏國黨項人,元時蒙古人,清時滿洲八旗完顏氏、伊喇氏等氏族。這些外族王姓隨著時間的推延多數同化為中國北方的漢族王姓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hz-tsdjc.com/post/4.html
轉載聲明:本站文章內有轉載或采集其他平臺內容, 若有文章涉嫌到您的權益及版權,還麻煩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及時刪除,謝謝配合。
請發表您的評論